恭城武廟,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,位于縣城西山南麓文廟之西側,與文廟相距50米,左為文廟,右為武廟,文武兩廟并存一地,相得益彰,實為全國僅有,該廟是紀念祭祀三國時期的名將關羽的祠廟,又稱關帝廟。距桂林市108公里,是桂林旅游區域中著名的明清文物旅游景點和游覽勝地,始建于明朝萬歷三十一年(1603),廟宇面積2100平方米,是廣西現存規模最大、氣勢最宏偉、保存最完整的武廟。
武廟前臨茶江,背靠西山,整個布局由古戲臺、雨亭、正門、正殿、后殿和東、西廂配殿組成。整座建筑重檐歇山,翼角飛翹,脊山花飾泥塑,龍鳳呈祥,明暗八仙,人物花鳥,惟妙惟肖,五彩斑闌富麗壯觀,建筑之精令人叫絕。古戲臺是目前廣西保存最完整的古戲臺之一,雖經四百年風雨,卻風采依舊,由大青石方料壘砌臺基,臺高1.32米,戲臺平面呈凸字形,臺基前有“渭水訪賢,魁星點斗,三顧茅廬”三幅石刻浮雕。臺柱柱礎基雕有暗八仙,臺基上為穿斗式大木結構,臺頂置斗八藻井,園心繪有陰陽太極,便于演唱聲音共鳴。
雨亭構造是用大條油杉原木作柱,且柱礎較高,體現了嶺南建筑適應潮濕氣候的特點,過去每年逢節慶都要演戲“酬神”,故建雨亭以避風雨,讓觀者樂而無憂。雨亭進為前殿,俗稱頭門,大青石檐柱,軒棚月梁上置卷云飾鏤雕托峰,殿前一對辟邪瑞獸立于左右,兩側各塑牽馬將軍一尊。正殿,又名“協天宮”,脊梁正面塑有“桃園結義”、“三顧茅廬”、“福祿壽喜”、“三戰呂布”、“雙鳳朝陽”、“喜鵲鬧梅”等動物花鳥圖飾,檐墻上塑有“麒麟送子”、“加官進爵”、“麻姑獻壽”、“天女散花”等泥塑人物,譽替風檐雕刻精細,窗欞格扇花飾繁多,殿內供奉關圣大帝、關平、周倉、王甫、趙累兩旁配享、神像生動逼真,威嚴無比。正殿門頭懸“協天宮”匾額一塊,令人肅嚴起敬。后殿面閣五間,硬山屋頂,供奉九子娘娘、女媧、媽祖諸位女神。整座建筑座北朝南,肅穆壯觀。
每年的農歷五月十二(關公生日)。當地都要舉行一次每年一小慶、三年一大慶的關公文化節,為傳統的民間祭祀活動,逢廟會,數萬名群眾云集縣城,通過各種傳統的民間活動以祭祀關公。遠近游客亦匆匆趕來,朝圣人,觀民俗,融樂其中。